零点文库

微信
手机版
站点地图

小学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述职报告

2023-03-16 14:18:57 投稿人 : cjy

  小学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述职报告

  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:

  一、学校基本情况

  xx县xx小学创建于1958年,是一所六轨制非寄宿制县直小学。学校占地面积13817.62平方米,建筑面积10140.42平方米,现有教学班38个,学生1549人,教职工118人,其中专任教师116人,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,研究生学历3人,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6人、学科带头人7人、教学能手7人。

  二、指标达成情况

  (一)资源配置达标情况

  1.全校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、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、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艺(美术、音乐)专任教师数三项指标分别为7.49人、1.94人、1.03人,全部达标。

  2.学校占地面积13817.62㎡,生均4.8㎡;教学及辅助用房7434.53㎡,生均4.8㎡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两项指标,全部达标。

  3.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140.42㎡,生均6.55㎡,基本达标。

  4.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084.44元,达标。

  5.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2.84间,达标。

  (二)政府保障程度达标情况

  1.学校规划合理,教室功能室布局合理,动静分离,符合规定要求。

  2.综合楼建成后,学校配备音乐、美术专用教室各3间,每间教室面积为96㎡,达到优质均衡标准。

  3.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1549人,最大班容量为44人,达到优质均衡标准。

  4.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%;教师每年支教交流轮岗比例高于符合交流教师的10%,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%。

  5.学校现有留守儿童18人,随迁子女72人,关爱体系健全,入学率达100%。

  (三)教育质量达标情况

  1.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13人,于我校就读2人,入学率达100%。

  2.学校制度完善,有章程、三年发展规划;校园无线网络与班班通全覆盖、教师人均1台办公电脑、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100%,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。

  3.教师培训经费70053.99元,占比公用经费的5.6%;近五年教师继续教育完成率为100%。

  4.大部分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,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发展,设施设备利用率较高。

  5.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开展德育序列活动,育人效果良好。

  6.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开足规定课程,教学秩序规范有序,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。

  7.严格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积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。

  三、主要做法与成效

  (一)主要做法

  一是抓机制,重落实,履职尽责,加快创建工作步伐。

  成立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工作方案,召开创建工作宣传动员会、推进会、业务培训会,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,召开14次校级调度会,研究创建工作;建立工作例会制度、周报制度、重点问题跟进机制和问责机制,统筹规划、加快推进各项创建工作。

  二是强宣传,筑氛围,多措并举,助力优质均衡发展。

  把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、政策依据、主要遵循、基本任务等作为重点宣传内容,充分利用电子屏、张贴标语、悬挂横幅、微信平台、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不断加大优质均衡工作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,努力营造广大师生、家长、社会关注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。

  三是摸底数,列清单,制定对策,推进问题整改落实。

  严格按照《xx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指南》等文件要求,定期组织相关责任人深度摸排,开展自查工作。通过建立问题清单、责任清单,明确任务目标,制定具体措施清单20余项,以抓整改落实为契机,推动学校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发展。

  四是抓谋划,促落实,统筹协调,确保项目建设进度。

  根据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和学校实际需求,学校规划新建一栋建筑面积为3030㎡教辅综合楼。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,并从根本上解决专用教室面积不达标问题。

  (二)取得成效

  一是有效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落实落地。

  聚焦“教书育人”,突出“德能绩效”,深化教师评价改革。

  1.注重师德为先。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,加强师德年度考核,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;

  2.注重培训赋能。通过集中培训、校本研修、课题研讨等多种形式,实现教师培训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;

  3.注重以赛促教。每学期开展教师技能比赛活动,培养省市县校各类优秀教师,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;

  4.注重育人质量。学期初确定评价基准,跟踪监测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情况的变化,为客观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。

  二是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。

  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,以“导学展练评”五环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,通过课堂模式培训、单元教材解读、集体备课研讨、同课异构观摩、骨干教师示范引领、教师全员达标竞赛等六种方式,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、规范课堂教学实施,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。该模式经县教研室检验论证,已倡导在全县小学阶段推广应用。

  三是不断优化体艺教学方式。

  学校组建了吉他、足球、游泳、篮球、合唱、书法等二十多个体艺社团,利用优势资源、强化常态训练,坚持每天活动一小时,推动设施利用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,使体艺“2十1”项目落地生根。

  四是着力强化劳动教育实践。

  创立了“小鲁班”木创教室,确定专门劳动课教师,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木器创作、作品欣赏等活动体味劳动的价值和快乐;通过校内劳动教育与家庭、社会劳动实践有机结合,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念、劳动习惯、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,整体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。

  四、存在主要问题

  一是受疫情影响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整体进展有所延缓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未完成招投标程序,未能按计划于12月底前开工建设。

  二是学校各室器材管理员、校医等岗位无编制,实验、图书、音、体、美等功能馆室长期由各科教师兼职管理,因每学年教师流动而导致管理员变动频繁,致使部分账册记录不完善,不规范,不系统。

  五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  (一)贯彻落实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持续开展主题党日、三会一课、廉政教育等常态教育活动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岗引领作用,全力提升党建工作形象,争创县级“优秀党支部”。

  (二)不断深化教育改革,优化教学模式,加强校本教研,创新课堂教育方式,打造高效课堂,努力完成教育局下发教学目标任务,争创“教育质量先进单位”。

  (三)对照标准,补短板,强弱项,精心谋划,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工作,确保学校高标准、高质量通过国家优质均衡验收。

  1.针对部分硬件设施如电脑、教师一柜、学生课桌凳等短缺、破损情况,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摸排统计需求种类和数量,向电教馆提出申请,以确保此项指标达标。

  2.针对学校综合楼项目建设进展迟缓问题,围绕每一节点的重点工作与相关责任人及部门加强沟通协调,对照建设任务,倒排工期,加快进度,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  3.规范创建档案资料。一是深入学习研究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,结合档案建设体系目录及县教育局下发的档案建设具体要求,规范学校档案建设。二是对学校各处室档案责任人进行培训,从形式与内容上提出标准:形式上统一档案盒标签、档案封面、目录、文本格式;内容上保证体系健全、数据准确、材料真实完整;过程中要求做到规范、准确、真实、齐全,分类归档,统一口径,数据一致,各种资料与表册一致,表册证件与实际一致。

  4.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室、活动室的建设和设施配备,努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、高效,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明显提高。

  (四)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构建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德育教育网络,拓宽德育教育渠道,持续开展德育序列活动,引领学生全面发展。

  (五)持续加强安全教育,强化消防、交通、防溺水、防踩踏等安全演练,大力加强安全管理,创设安全育人环境,确保学校零事故,力创“平安文明校园”。